[專題報導] 大人樣的電梯別墅|目目裏山

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棟別墅,它不但驚艷了時光,也溫暖了歲月,它連結了我們與家人的情感,還有對日常生活的各種想像。
你心裡的別墅,長什麼模樣?你對未來的生活,有什麼樣的想像?


如果你在兩年前曾驚艷於竹北枝光院,那種被日光熨燙過的青春紋理,這一次,有木建設同樣在竹北,選擇了鬧區靜巷發表他們的全新作品。這一次,走的是大人樣的溫暖路線。

它叫做,目目裏山。

案名乍看之下,有向日本地名致敬的嫌疑,但這卻是台灣原汁原味的原生創想。

所謂「目目」,指的是俯瞰基地與全區配置的形狀,本案基地座落竹北市文仁街26號旁,基地呈現ㄇ字形,三面臨房,南面臨路。因此,業者將基地正中央規劃為車道,左右兩側各配置三戶住宅單元,所以一共有六戶,俯瞰基地配置就是「目目」。

至於「裏山」,則是以建築內部空間來構築生活的想像,希望住戶走進家裡,就像是走進一座有窗的山。所以空間有寬度、有深度、有挑高、有層次,也兼顧了隱私。

跟著筆者入山吧!

目目裏山外觀以素雅的瓷器質馬賽克磁磚、無機砂面耐候塗料和手工原生清水模(非後製清水)打造,以一種友善和諧的態度來融入周遭市容,質樸不張揚,卻保有自己的特色。

如此姿態猶如日本的一道鑄建築,所謂一道鑄,就是當你走在街頭時,不經意的在一片尋常的市容裡,突然被一棟獨特的建築吸引目光,那種驚艷是令人開心的,未來目目裏山完工落成後,便會有這樣的視覺效果。

由於目目裏山為近200坪的小基地靜巷建築,加上周圍都是透天民宅,對建築師來說,採光與隱私會是一項挑戰。

最簡單的採光就是開窗,但開大窗就會降低隱私,所以建築師雖開了大窗與大露台,卻很巧妙的在窗戶外側和露台設計了不銹鋼網格柵欄,製造半遮檔的視覺效果。從戶外望向目目裏山,因為網格的關係,會看不太清楚裡面的情形,但從室內向外看則一切正常。

網格的另一項好處就是適合種植攀爬類植物,給植物一點時間,它就會順著網格爬滿欄杆,綠意盎然。這種建築外觀隨時間變化生長的概念,是歐洲和日本住宅常見的手法,竹北的「原見築」(日本知名建築師原廣司在台唯一住宅作品)也可以看到喔!

目目裏山另一項採光手法就是多元化的天井。不同於枝光院在樓梯旁開天井的做法,目目裏山臨路兩戶皆在2樓餐廳外側設置2米高圍牆的天井露台,讓自然光透過天井進入室內,形成與餐廳連結的私密後院,達到內造景的效果。

而四戶中庭戶不僅比照臨路戶在餐廳外側設置天井露台,更在後院設計兩個直通頂樓的天井。如此一來,中庭戶所有房間與衛浴皆能採光通風,還能保有高度隱私,對窗簾的需求將大幅降低。

平面配置也是目目裏山的一大特色!本案中庭車道寬達7米4,1樓採半開放式停車,將中庭開放出來,而且建築物後方是採光天井,所以空氣是流通的,所以當你開車回到社區時,立刻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,這在200坪內的小基地是相當難得的效果。

中庭戶1樓的樓梯置中,樓梯兩旁各停一輛車,住戶可走樓梯上2樓,也可從樓梯旁的玄關搭乘電梯到各樓層。

2樓和3樓是凝聚家人情感的重點空間,2樓是客廳、廚房和挑高餐廳,3樓是孝親房與挑高書房,若將2、3樓視為一整體的挑高空間,樓梯扮演了串連2、3樓的角色。

例如,爸爸在2樓看電視,媽媽在2樓煮飯、擺盤,準備開飯,小孩在3樓挑高書房寫作業,阿公在3樓孝親房陽台澆花,但大家都能輕易的透過挑高空間來互通有無,不會有隔絕感。

在目目裏山,樓梯扮演的角色非常豐富,它既是串連空間的必經之道,也依每樓層的實際狀況,成為時而開放、時而封閉的「第三道牆」(隔戶牆、隔間牆,以及樓梯牆)。住戶沿著樓梯,在凹凸有致的平面裡上下穿梭,無論是公共或私密空間,皆呈現出有別於一般傳統透天的空間樂趣。

或許,這就是目目裏山所要傳達的:生活在裡頭,漫步進一座有窗的山。

如果將枝光院形容為一棵春天開花的樹,那麼目目裏山就像是一片秋天的樹林。枝光院處處充滿著設計感,令人驚艷,目目裏山則在細節裡不經意地流露對平靜生活的貼心設計。前者是顯性的,居住者是被看見的;後者則是隱性的,居住者可以藏、可以遊。

有木建設|目目裏山

聯絡電話:03-6583597
基地位置:竹北市文仁街26號旁
戶數規劃:中庭4+臨路2=6戶
樓層規劃:地上5.5層,無開挖地下室
坪數規劃:建約87.6-99.5坪,6房
影片連結:https://youtu.be/_oZ_-dsWjhc
有木粉專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yomu.com.tw/